来自安徽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,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型显示、智能语音等16个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快速成长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创新能力持续加强,为安徽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撑。
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》的批复,更进一步推进了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,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
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日前晒出成绩单:新兴产业加快成长,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;外贸由降转增,外商直接投资增速加快;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企业利润增速升高。创新开放双发力,转型发展显成效。
创新——
新兴产业加快成长,集聚发展态势初步形成
今年以来,皖江示范区新兴产业呈现迅猛发展之势。今年7月份,随着合肥市“中国声谷”创业园小微基地入选第三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,“中国声谷”在朝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千亿元规模目标道路上又迈近了一步。今年前8个月,该基地完成产值约236.2亿元,入驻企业超过百家,重点推进项目64个,总投资66.55亿元。作为工信部与安徽省政府共建的部省重点合作项目、中国首个定位于人工智能领域的国家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,“中国声谷”已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智能语音技术及产业的集聚发展高地。
无独有偶,位于合肥市新型显示产业基地投资15亿美元的康宁10.5代玻璃基板项目,目前已进入最后调试阶段,即将投产,预计达产后年产值约4亿美元。10月20日,深圳清溢光电股份有限公司“8.5代及以下高精度掩膜版项目”在合肥顺利签约,该项目总投资10亿元,达产后年生产能力约为1250片,实现显示行业全覆盖。根据《合肥市“十三五”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》,新型显示产业基地将推动完善京东方“6代+8.5代+10.5代”面板生产线布局。到2020年,全市新型显示产业产值将超2000亿元。
来自安徽省发改委的数据显示,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新型显示、智能语音等16个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快速成长。前三季度,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实现产值3077.2亿元,增长21.6%,增幅同比提高5.9个百分点。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6852.4亿元,增长21.1%;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599.9亿元,增长13.1%。
更可喜的是,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创新能力还在持续加强。2016年,皖江示范区研发经费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.43%,高于全省0.46个百分点,授权发明专利数8167个,占全省73.1%。不断加大的创新投入取得了显着成效,2016年皖江示范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达到7725亿元,占全省76%。中科院合肥大学科学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相继建立,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启动建设,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挂牌运行,中科院技术创新工程院、清华公共安全研究院、合工大智能制造研究院等创新成果转化平台落户皖江示范区,形成了全超导托卡马克、量子通信等一批居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端科技成果,为皖江示范区新兴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。
开放——
外贸由降转增,外商直接投资速度加快
《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》的批复,更进一步推进了安徽参与泛长三角区域的发展分工,为中部地区加速崛起点燃了助推器。
皖江城市带8市全部纳入长三角城市群,立足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,积极参与长三角区域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建设,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建设,先后签署了宁马、宁滁、宁宣等城市间2017年度合作项目协议。
中德(芜湖)中小企业国际合作园已获工信部授牌,成为中部地区首个中德合作产业园;中德合作的江淮大众新能源汽车合作项目顺利推进;郑蒲港新区现代产业园依托马鞍山综保区,加快港产城一体化建设;苏滁现代产业园依托中新集团外资招商平台,外向程度稳步提高。
据统计,从2012年至2016年,皖江示范区累计引进亿元以上省外投资项目到位资金25390.2亿元;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19.1亿美元。今年前三季度,皖江示范区进出口总额341.8亿美元,由去年同期下降3.9%转为增长28.5%,占全省进出口比重的87.9%。
转型——
产业结构不断优化,企业利润增加
前三季度,皖江示范区生产总值达12992.2亿元,增长8.3%,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5.8∶53.9∶40.3调整为5∶54∶41。在规模以上工业中,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、汽车制造业、通用设备制造业分别增长22.8%、10.9%、9.8%;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占比由29.9%下降到29.2%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1104.8亿元,增长16.8%,增速比去年同期加快6.3个百分点。
从全省利用省外资数据看,制造业比重同比显着提升。1月份至9月份,全省亿元以上利用省外资金项目三次产业实际到位资金分别为275.1亿元、5683.7亿元、2166.6亿元,占比分别为3.4%、69.9%、26.7%。与去年同期相比,二产比重上升8.2个百分点,其中制造业比重同比提升9.5个百分点,主要是装备制造业比重提升4.7个百分点,家电及电子信息产业提升3.9个百分点。今年以来,制造业比重较去年同期提升近10个百分点,始终保持在62%左右。
下一步,皖江示范区建设将继续做好创新发展、开放发展、协调发展文章,为安徽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提供支撑。